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
二
单元
“品析先贤哲思,传承文化渊薮”单元教学设计
核心任务:
这一教学设计以“传统文化之根”为核心,通过诵读、梳理、探究、讨论和反思,理解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的思想观念,领会先贤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智慧学说对于今天中学生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提高对中国思想与文化传统的理性认识。
基本问题:
1.课文中先秦诸子提出了哪些人生的基本道理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
2.课文中儒家学派的孔子、《大学》和孟子,提出的修身养性的观点有什么异同?
3.课文中道家学派的老子与庄子提出的处世之道有何异同?
4.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这两大学派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
5.本单元课文所涉及的思想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给今天的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
一
:诵读吟咏,整理文言现象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反复诵读课文,疏通、理解文意。设计学习活动,落实文言知识。比如:小组分工合作,找出“之”“乎”“者”“也”“而”“以”“其”“于”等常见虚词在本单元课文中的用例,以卡片或表格的形式,整理、归纳、积累其意义和用法,小组展示汇报。
虚词
义项
本单元例句
学过的典型例句
之
第三人称代词
吾为其无用而接之。
(
《庄子·逍遥游》
)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齐桓晋文之事》
)
助词,相当于“的”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论语·阳货》
)
异乎三子者之撰。
(
《
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
坐
》
)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
《墨子·兼爱》
)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
《庖丁解牛》
)
助词,用于调整音节
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
(
《论语·阳货》
)
久之,目似
瞑
,意
暇
甚。
(
《狼》
)
而
…
学习活动二:梳理概括,厘清概念观点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类梳理、初步概括每篇课文中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在梳理每一篇课文的主要观点时,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思考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核心概念
主要观点
《
<
论语
>
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兼爱》
学习活动三:含英咀华,
析同辨
异
结合文本内容,适当拓展相关篇章,分析、比较本单元各家立身处世观念之间的异同,同点略论,异点详述;通过查阅资料,探究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具体从两个层面开展学习活动。
“品析先贤哲思,传承文化渊薮”单元教学设计【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