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源自【教师用书
·资料链接
】
必修下册
第四单元
·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如何理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
一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材、教学及评价
(节选)(顾之川)
新课标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基本定位是:“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这就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任务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笔者理解,这里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1.着眼于语言文字运用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重点在“阅读与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仍然是语文,而不是新闻传播学或媒介信息论,仍然是如何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突出的仍然是语言文字运用,只不过是学习的载体或形式发生了变化。探究语言文字在不同媒介中的实践,把握其特征与规律,提高面对不同媒介时的理解、判断、质疑能力,以便更加实用高效地进行沟通交流。课程内容包括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
,这一个“跨”字,架设了语言文字符号与不同媒介盘旋贯通的“立交桥”,而“语言文字运用”则始终应是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明显“地标”。
2.强调不同媒介的互联互通
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所“跨”的媒介,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报刊,也可能是网络、影视、广播、手机等其他形式。学生所要阅读与交流的,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实物、图片、数字或
包含声
光电等因素的综合体,甚至可能是博物馆、纪念馆或文物古迹等。通过多样化媒介的考察、阅读与思考,把握媒介信息的表现形式与特点,对其所传播的相关信息,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浏览筛选、分析识别、辨析真伪,同时根据需要,加以选择运用,并能用这些不同的媒介手段,开展表达与交流活动。也就是说,“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既是一门课程,更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3.指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语文学习的目的关键在于运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最终教学目标一定是指向学生
的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或梳理探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分析评价能力,即新课
标提出
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不同媒介的阅读与交流活动,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人云亦云,不跟风随大流,而是具有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并能运用于自己的表达交流实践中
如何理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师用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