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小学初中语文 初中综合专题

16《壶口瀑布》创新教学设计【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中编:文学作品创新教学设计】

余映潮 初中语文 创新教学设计 实用文创新教学设计 文学作品创新教学设计 文言诗文创新教学设计 DOCX   5页   下载159   2024-12-22   浏览142   收藏709   点赞4596   评分-   2751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16《壶口瀑布》创新教学设计【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中编:文学作品创新教学设计】 第1页
16《壶口瀑布》创新教学设计【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中编:文学作品创新教学设计】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壶口瀑布》创新教学设计 映潮品读 略说《壶口瀑布》之美 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是一篇游记。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赞美了黄河 “ 挟而不服 ”“ 压而不弯 ”“ 勇往直前 ” 的伟大精神,升华出黄河所特有的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这篇游记构思宏阔,描绘细腻,表达之美,俯拾即是。全文共由六个段落构成。 第一段为: “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 此段有两个层次,两种意味。第一层介绍壶口瀑布的所在之地,第二层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 两次 ” 是统领全文的关键词。 于是作者用 “ 第一次是雨季 ”“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 来 照应第 一段中的关键句与关键词。第二段写雨季中的壶口瀑布,是略写,是铺垫;第三、四段写枯水季节里的壶口瀑布,是详写,是着力的铺展。它们共同形成这篇游记的主体部分。 第五段堪称妙笔,表现出变化表达节奏的高妙手法。不再写壶口瀑布的水势,而是巧变角度,用 “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 ” 一句承上启下, 写水的 力量造就了壶口瀑布: “ 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 ,颇有 “ 不 著一字,尽得风流 ” 的意味,这其实还是在写壶口瀑布的威力无穷、壮美无比。 第六段表现出一般游记的共同规律:卒章显旨、画龙点睛。用一个充满深情与激情的段落,进行抒情与议论,由实而虚,由水及人,揭示出深刻的哲理。 梁衡先生曾表述过 “ 散文三美 ” 的观点。他认为好的散文,应该有三个层次的美。第一个层次是 “ 叙述之美 ” ,即写景、状物、描述要准确、干净。第二个层次是 “ 意境之美 ” ,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第三个层次是 “ 哲理之美 ” ,即要写出新的思想。从文章的整体构思来看,《壶口瀑布》很切实地表现了散文 “ 叙述之美 ”“ 意境之美 ”“ 哲理之美 ” 的特点。 再读课文,我们还可以发现全文的 “ 起承转合之美 ” 与 “ 叙议结合之美 ” 。特别是 “ 叙议结合之美 ” ,大大增强了本文的抒情力度和议论深度。从全文看,第一至五段是 “ 叙 ” ,第六段是 “ 议 ” ,表现出鲜明的 “ 叙议结合 ” 的结构与手法;从段落看,从第二段起到尾段,几乎每个段都运用了 “ 叙议结合 ” 的表达形式。 再细读课文,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发现文中细节描写的美、段落描述的美、句群组合的美、句式运用的美、短语丰富的美、修辞生动的美等。 这些都是极有训练魅力的教学资源。 映潮说 课 教学创意:文 意把握 训练, 精段细读 训练,语言学用训练
16《壶口瀑布》创新教学设计【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中编:文学作品创新教学设计】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