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小学初中语文 初中综合专题

29《关雎》创新教学设计【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下篇:文言诗文创新教学设计】

余映潮 初中语文 创新教学设计 实用文创新教学设计 文学作品创新教学设计 文言诗文创新教学设计 DOCX   4页   下载832   2024-12-22   浏览232   收藏666   点赞1164   评分-   2796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29《关雎》创新教学设计【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下篇:文言诗文创新教学设计】 第1页
29《关雎》创新教学设计【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下篇:文言诗文创新教学设计】 第2页
剩余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关雎》创新教学设计 映潮品读 《关雎》之美 《关雎》是《诗经 · 国风 · 周南》的首篇,也是《诗经》中的第一篇。 “ 关雎 ” 是它的篇名, 取自第 一句 “ 关关雎鸠 ” 中的两个字。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作为 “ 国风 ” 之始,《诗经》之首,表现了它的重要性。孔子曾经说过: “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这大约是说,这首诗在情感把握上很有分寸感,守规矩,有礼貌,不过头。 对于《关雎》,现代人一般认为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爱情诗,是一首缠绵的恋歌,它抒写了一位青年男子对一位淑女一往情深的追求。 下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关雎》之美。 第一,《关雎》之美,美在思想情感。 一位男子 思慕着 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他幻想着终有一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第二,《关雎》之美,美在重章叠句。 所谓重章叠句,是诗的上下章或上下句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重章,指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变换相应的几个字;叠句, 指相同 的句子反复使用并前后呼应地重叠。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和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这也形成了《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上的一大特色。 这样的结构特点、章法特点带来的表达效果是:表现出形态的美感,表现出层次的美感,表现出抒情的美感。 正如诗中所写,一位美丽的姑娘引起一位男子的思慕,那 “ 窈窕淑女 ” 的形象使他执着追求,寤寐不忘,日夜思念,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他朝思暮想, “ 琴瑟友之 ”“ 钟鼓乐之 ” 成为他的美好愿望。 因为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整首诗表现出回环往复的复沓之美,深化了诗歌的主体内容,渲染了深情的气氛;它显现了诗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深长的韵味感。反复咏唱,更是强化了情感波澜的表达,表现出往复进行的抒情力度。 第三,《关雎》之美,美在精彩词句。 《关雎》只有 80 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富有情趣的爱情故事。 语言的表达也充满艺术的魅力,让人赞叹。如: “ 窈窕 ” 是叠韵, “ 参差 ” 是双声, “ 辗转 ” 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用 “ 关关 ” 形容雎鸠和 鸣的 情景,用 “ 辗转反侧 ” 描画动作,用 “ 窈窕 ” 模拟淑女形象,用 “ 参差 ” 描写景物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 关关雎鸠 ” 写出了听觉之美,
29《关雎》创新教学设计【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下篇:文言诗文创新教学设计】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