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把握关键语句,读懂第1~3篇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阅读第1篇《乡土本色》、第2篇《文字下乡》和第3篇《再论文字下乡》,完成18000字的阅读量,保持对《乡土中国》的阅读期待和兴趣。
2.勾画关键语句,研读探究,交流讨论,理解“土气”“熟悉的社会”“面对面社群”“特殊语言”等文本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力。
3.把握段落和篇章的关键语句,理解“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无需文字”等学术观点。整合思维,构建关键语句的概念体系。
自读任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1篇《乡土本色》、第2篇《文字下乡》和第3篇《再论文字下乡》。
阅读提示:
⑴三篇文章约1.8万字,按500~600字/分钟的阅读速度,30~60分钟即可读完。
⑵这是初读,读到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暂时跳过。
⑶站着读、坐着读、边走边读;默读、大声朗读、摇头晃脑读……阅读方式不拘一格,自己喜欢就行。
⑷建议先看篇名,猜读本
篇可能
写了哪些内容并把记下来,读完后对照着评判猜读的正确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指导阅读策略
《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倡读书“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古人强调“观书贵要”,他们说的就是把握关键语句这一阅读策略。“关键语句”是直接关系到正确理
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词语和句子。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或总启、或概括、或点明主旨、或承转前后语句……牵一发而动全身。
把握关键词语,是提取整合关键信息、提升整体语文素养的重要抓手。把握关键语句与多种“阅读策略”同频共振,是重要的阅读支架,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学术著作一般会在行文中提示关键主旨,进而与读者达成共识。《乡土中国》14篇文章中的绝大部分段落都有关键语句,阅读时把握好关键语句,借此快速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从而带动整体阅读,并直接影响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还能培养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今天,我们一起运用“把握关键语句”的阅读策略来读懂《乡土中国》的第1-3篇。
二、任务
一
: 读懂第1篇《乡土本色》
播放《县委大院》第十三集片段,运用把握关键词句的策略阅读《乡土本色》。
环节1:2022年
热播大剧
《县委大院》中,鹿泉乡党委书记李来有说:“乡村呀,还是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就是费孝通先生笔下的“‘熟悉’的社会”,《乡土本色》第11—16段对此有较为具体的阐述。
请跳读这
6个自然段,找出每段的关键语句,理解“熟人社会”的特点。
明确:
第11段: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
5000《乡土中国》第3课时:把握关键语句,读懂第1~3篇1 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