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梳理大纲小目,读懂全书内容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4
0
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基础达标
1
.
从“道德伦理”方面论述乡土中国特征的一篇是( )。
A
.
《文字下乡》 B
.
《礼治秩序》
C
.
《差序格局》 D
.
《从欲望到需要》
【答案】C
2
.
《乡土中国》解剖中国乡土社会时,没有涉及到的一项( )。
A
.
文化传递 B
.
道德观念 C
.
权力结构 D
.
政治制度
【答案】D
3
.
依据《乡土中国》,为下面的论点选择论据,最合理的一项是( )
论点: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
“
礼
”
,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A.子曰:
“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
讼
乎!
”
B.子曰: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C.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D.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答案】A
4
.
下列有关《乡土中国》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乡土社会中,人们聚村而居,村与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由此形成熟人社会。
B
.
与西方社会
捆柴式的
团体格局不同,乡土社会呈现出同心水波纹式的差序格局。
C.依靠传统的力量,通过教化,人们服膺于
“礼”
,乡土社会的秩序便得以维持。
D.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是契约社会的基础,而血缘则是身份社会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村与村之间是相对孤立和隔膜的。《乡土本色》相关原文:我在上文所说的孤
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5-7题。
1947年2月3日至1948年3月18日,费孝通在《世纪评论》(周刊)上开设“杂话乡土社会”专栏。费孝通先生在《重刊序言》中说:《乡土中国》“收集的是……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作为学术著作的《乡土中国》与专栏相比,明显有更系统的思考,更严整的逻辑。
学术著作《乡土中国》
“杂话乡土社会”专栏
篇目顺序
目录
刊发顺序
篇名
1
乡土本色
1
熟人里长大的
2
文字下乡
2
文字下乡
3
再论文字下乡
3
再论文字下乡
4
差序格局
5
差序的格局
6
论私
5
系维着
私人的道德
7
道德在私人间
6
家族
4
所谓家庭中心说
12
“大家庭”还是“
5000《乡土中国》第7课时:梳理大纲小目,读懂全书内容5 分层作业(解析)-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