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梳理大纲小目,读懂全书内容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以篇
与篇之间
的过渡句段为支架,整理14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各篇主旨,梳理出《乡土中国》的大纲小目。
2.讨论14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全书的整体框架和思路,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和特点。
3.以大纲小目为支架,在读懂篇章和读懂整本书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把握14篇文章共同呈现出的相对完整的学术知识体系。
4.关注“问题”,学以致用。用《乡土中国》中的理论知识去理解我们的国家与人民。
自读任务
《乡土中国》14篇文章看似各自独立,实则前后关联。
请跳读每
一篇的开头和结尾,仿照示例,找出篇
与篇之间
的过渡句段。
示例:
第4篇《差序格局》结尾:“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这一点,我将留在下篇里再提出来讨论了。”第5篇《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开头:“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指导阅读策略
用把握关键语句、抓住核心概念、绘制思维导图、撰写内容提要等阅读策略读完14篇文章,还不能算“读懂”《乡土中国》。阅读学术著作还要分析文本架构,探求内在关联,从宏观层面把握整本书的知识体系和论证逻辑,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整本书。“读懂”的策略即梳理大纲小目。
“大纲”即整本书的基本观点,就《乡土中国》而言,是对乡土社会性质的总论;“小目”是支撑基本观点的次一级阐发性观点,是在 “乡土性”基调下从不同视角对乡土社会的分析和论述。“大纲”和“小目”相互联系,纲举则目张。阅读学术著作要学会拆解大纲小目:既抓“大纲”,不在枝
枝节
节的问题上纠缠;又明“小目”,知晓观点是怎样来的,论述是如何展开的。
为此,我们阅读《乡土中国》要关注每篇文章的首尾部分,注意篇章之间的过渡句段,找寻大纲小目间的内在关联,思考整本书的体系与逻辑,把握一本书是如何由篇章组成一个整体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说:“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梳理大纲小
目及其
关联,才能找到全书的“骨架”。
二、任务
一
:寻找篇章关联,把握整体框架
我们读完了《乡土中国》14篇文章,但还不能说“读懂”了《乡土中国》。“读懂”整本书,还需要梳理这本书的论证思路,探求内在关联,把握全书架构。
环节1:《乡土中国》14篇文章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课前请
同学们跳读全书
,找出篇
与
5000《乡土中国》第7课时:梳理大纲小目,读懂全书内容1 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