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1课时:读懂前言后记,激发阅读期待4 分层作业(原卷)-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 教学设计 教案 导学案 同步学案 教学课件 分层作业 答案 详解 DOCX   9页   下载495   2024-05-10   浏览473   收藏594   点赞1399   评分-   7469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1课时:读懂前言后记,激发阅读期待4 分层作业(原卷)-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1页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1课时:读懂前言后记,激发阅读期待4 分层作业(原卷)-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2页
剩余7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5 . 1《乡土中国》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4 0 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基础达标 1.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学生阅读完《乡土中国》后归纳的阅读这类著作的策略,不适合的一项是(   ) A.关照全篇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逻辑。 B.分析日常生活描写,领悟作品社会意义。 C.抓住核心概念,以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 D.梳理出作者所形成结论的相关研究思路。 2 .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在“前言”“后记”中,我们可以向费孝通先生学习他一往无前的探索的精神。( ) ②纪录片《社会学大师费孝通》中费孝通先生对科学精益求精的追求令观者动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一 : 这本小册子收集的是我在四十年代后期,根据我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 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成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那时年轻,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因而离开所想反映的实际,常常不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样。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 在教室里讲课和用文字传达,公开向社会上发表,当然不能看作一回事。我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在发表这些文章之前,犹豫过。所以该书初次出版时在《后记》中向读者恳切说 明:由于刊物的编者“限期限日的催稿,使我不能等很多概念成熟之后再发表。”“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种尝试的记录罢了。”尝试什么呢?尝试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三联书店建议我把这本小册子送给他们去重刊。我同意他们的建议是因为我只把它看成是我一生经历中留下的一个脚印。现在把它作为一件反映解放前夕一些年轻人在知识 领域里猛闯 猛攻的标本,拿出来再看看,倒另有一番新的意义。至于本书内容所提出的论点,以我现有的水平来说,还是认为值得有人深入研究的,而且未始没有现实的意义。 这本小册子和我所写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
5000《乡土中国》第1课时:读懂前言后记,激发阅读期待4 分层作业(原卷)-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最新文档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