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读“乡土” 懂中国 会阅读
02一、导入新课,阅读指导 学术著作往往会提出一些重要概念。费孝通在序言中说:《乡土中国》“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来的一些概念”,“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提出恰当表述中国乡土社会的概念,并建构本土化的社会学理论,是《乡土中国》的突出价值。
02一、导入新课,阅读指导 “阅读《乡土中国》要时时留意概念。碰到概念,就要停下来琢磨:这些概念是在哪些部分、什么‘语境’中提出的?其内涵如何?属于一般概念还是核心概念?如何围绕概念展开论析?提出概念或者定义概念的句子有画龙点睛作用的,要顺手圈划下来。读完全书,把圈划和琢磨过的概念排列在一起,就如同有了一张阅读的‘线路图’。” ——温儒敏
02一、导入新课,阅读指导 学术著作往往会提出一些重要概念。费孝通在序言中说:《乡土中国》“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来的一些概念”,“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提出恰当表述中国乡土社会的概念,并建构本土化的社会学理论,是《乡土中国》的突出价值。今天,我们就用“抓住核心概念”的方法来读懂《乡土中国》的第4—7篇。
02二、任务一: 读懂第4篇《差序格局》环节1:“差序格局”是第4篇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全书的一个核心概念。学者张冠生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费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一词,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百年来很少见的原创概念。”那么,作者在全书中为这个重要概念下了精确的定义吗?并没有。而是使用“团体格局”与之对比,在对比中揭示它的内涵,今天我们就来尝试通过“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 的对比文字, 分析“差序格局”的内涵。
02二、任务一: 读懂第4篇《差序格局》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02二、任务一: 读懂第4篇《差序格局》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
5000《乡土中国》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篇3 教学课件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