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篇1 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 教学设计 教案 导学案 同步学案 教学课件 分层作业 答案 详解 DOCX   6页   下载506   2024-05-10   浏览289   收藏609   点赞1659   评分-   3902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篇1 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1页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篇1 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2页
剩余4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篇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读第4篇《差序格局》、第5篇《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第6篇《家族》和第7篇《男女有别》,圈划文中重要概念。 2.学习并运用“把握核心概念”的阅读方法,重点围绕“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展开研读,探究其内涵、成因及其影响。 3.通过概念把握观点,理解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基本结构特征,增进对传统乡土社会的认识,能运用概念分析问题。 自读任务 阅读第4篇《差序格局》、第5篇《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第6篇《家族》和第7篇《男女有别》。 阅读提示:⑴阅读留痕,用前几节课上学习到的圈点勾画、把握关键语句等方法初读这4篇。⑵抓住核心概念“差序格局”,并勾连其他概念,思考这4篇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指导阅读策略。 学术著作往往会提出一些重要概念。费孝通在序言中说:《乡土中国》“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来的一些概念”,“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提出恰当表述中国乡土社会的概念,并建构本土化的社会学理论,是《乡土中国》的突出价值。 教材主编温儒敏告诉我们,阅读《乡土中国》要时时留意概念。碰到概念,就要停下来琢磨:这些概念是在哪些部分、什么‘语境’中提出的?其内涵如何?属于一般概念还是核心概念?如何围绕概念展开论析?提出概念或者定义概念的句子有画龙点睛作用的,要顺手圈划下来。读完全书,把圈划和琢磨过的概念排列在一起,就如同有了一张阅读的“线 路图”。 今天,我们就用“抓住核心概念”的方法来读懂《乡土中国》的第4—7篇。 二、任务一: 读懂第4篇《差序格局》 同学们,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方对亲戚的称谓比中国人的称谓要简单得多。我们称呼的姑姑、姨妈,在英语中都统称为aunt。我们称呼的伯父、叔叔,在英语中则统称为 unle 。为什么东西方会存在这种明显的称呼上的差异呢?相信大家在读完《差序格局》一篇后会对这个问题有更理性的思考。 环节1: “差序格局”是第4篇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全书的一个核心概念。学者张冠生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费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一词,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百年来很少见的原创概念。”那么,作者在全书中为这个重要概念下了精确的定义吗?并没有。而是使用“团体格局”与之对比,在对比中揭示它的内涵,今天我们就来尝试通过“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 的对比文字, 分析“差
5000《乡土中国》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篇1 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最新文档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