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绘制思维导图,读懂第8-11篇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
阅读第8篇《礼治秩序》、第9篇《无讼》、第10篇《无为政治》和第11篇《长老统治》,完成12000字的阅读量,把握文章内容。
2
.
设置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理解“礼治”“法治”“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等概念及其关联,培养知识结构化的习惯。
3
.
理清《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四篇的论证思路,勾连、整合几篇内容,训练发散性思维,提升阅读力。
自读任务
1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8篇《礼治秩序》、第9篇《无讼》、第10篇《无为政治》和第11篇《长老统治》。
阅读提示:
⑴勾画各篇的关键语句,初步理解相关内容。
⑵用不同颜色的
笔圈画核心
概念及其相关论述文字。
⑶全书要回答的大问题是“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那么第8-11篇要回答的小问题分别是什么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思维导图是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实用性方法,有圆圈图、双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等多种形式。绘制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的思维导图,是《乡土中国》这类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术著作非常适用的阅读策略。
绘制思维
导图要清晰
的呈现作者的论证思路,是“做笔记”不是“记笔记”,所以要理
解文章内容后进行再创造。阅读学术著作“最费功夫的,是要厘清其论证思路”(温儒敏)。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理清行文脉络,明确论证逻辑,还能够关照全书,宏观把握,同时“学到如何让思维和表述更有条理,更讲逻辑”(温儒敏)。今天,我们一起用“绘制思维导图”的策略继续阅读《乡土中国》。
二、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一
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礼治秩序》
1
.
观看电视剧
《白鹿原》中“实践《乡约》”的片段
,
跳读《礼治秩序》
《无讼》,找出和视频内容有关联的关键语句或核心概念。
示例:
(1)《乡约》就是“礼”,“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礼治秩序》第8段)
(2)《乡约》“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治秩序》第15段)
(3)“要是白鹿村村民都照《乡约》做人行事,真成礼仪之邦了”的感慨与“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论述一致。(《无讼》第6段)
(4)“敬祠堂”“有事到祠堂商议”是“天生的”“一代
代
传下来的”印证了“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
5000《乡土中国》第5课时:绘制思维导图,读懂第8~11篇1 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