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
册
第
三
单元
资料链接
《屈原列传》
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是楚王的同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知识广博,长于记忆,明
晓国家
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计议国家大事,以发号施令;出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屈原地位相同,想争得怀王的宠爱,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撰写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想强取为己有,屈原不同意。于是上官大夫就
向怀王谗
毁屈原说:“大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谁能做’。”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说人坏话、奉承谄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
谗
臣)所容,所以忧愁苦闷郁结于心,写下了《离骚》。“离骚”,相当于“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本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所以疲倦困苦的时候,没有不向天呐喊求助的;遇到病痛或内心忧伤悲痛的时候,没有不呼唤父母的。屈原坚持正道,遵照道义行事,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侍奉君主,
谗
邪的小人离间他,可以说处于困境中了。诚实
不欺却
被怀疑,忠贞不贰却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屈原写《离骚》,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国风》好描写男女恋情但
不
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往远处说提到帝喾,往近处说提到齐桓公,中间称述商汤、周武王,以此讥刺当世的事。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条理,无不透彻明白。他的文笔简约,文辞含蓄隐晦,志趣高洁,行为端正。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称述的事物也是芬芳的(《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由于行为端正,所以至死不容于
世
。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
像蝉脱壳
那样摆脱污秽的境地,以浮游于尘世之外,不为尘世的污垢所辱,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的品德。推赞
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罢免,此后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合纵相亲。秦惠王很担忧,
就令张
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合纵相亲,如
《屈原列传》参考译文【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