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框架
《五代史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相关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语法现象,理清文章脉络。
2
.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3
.
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疏通
文章大意
,
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总结历史兴衰成败的教训
。
难点:理解作者“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史学观点,及文本以史鉴今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同学们
,
大家好
!唐
朝灭亡后
,
我国历史再次进入到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
——
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
,
政权更迭频繁
,
战事不断
,
人民生活困苦。
在
那个时期
,
有一位军事天才
,
李存勖
,
骁勇善战
,
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之人
。
可是他建立后唐王朝
,
称帝仅四年
,
便身死国灭
,
这又是为什么呢
?
北宋文宗欧阳修以史学家的深刻
、
政治家的敏锐
、
文学家的生动为我们解读了这一历史事件
,
今天
,
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欧阳修的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1.
了解文章体裁、写作背景以及写作目的。本文是一篇序文,作者所在时代,正是北宋由盛转衰时期,作者很担心五代
的惨痛历史会重演,因此撰写《新五代史》以告诫北宋统治者引以为戒,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
2
.
了解本文作者开门见山提出
“盛衰之理”在“人事”的观点,并举出庄宗事例作为立论依据。
3
.
理解作者
将
庄宗得天下时
“意气之盛”与失天下时“泣下沾襟”进行对比,推导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4
.
理解作者在总结庄宗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之后
,
扩而充之
,
延伸到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从而把握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以庄宗的亡国教训,告诫北宋统治者要以史为鉴。
5
.
学习本文带来的启示: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沉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以此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从而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本课属于史论文学
,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切入,纵说盛衰之理,
探讨了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
。学习本课要理解文章的历史观念、国家情怀和担当精神,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学习和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论述方式,积累文言文的语法现象,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本课承担单元任务二和任务三。任务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